纸质的照片和书籍才是永恒的,就像人与人之间的情感,只有都在对方身边的才是真实的。 ...
...
前不久我终于忍不住入了一台奥林巴斯om2n,因为我太想要一个单反相机,我手头没有一款单反机器。在尼康FM2之间徘徊了几个月后,决定入手一台有光圈优先的胶片单反。小巧精致的机身是我选择她的重要理由。本篇是我在浏览国外的胶片博客后,认识到手头这部相机的一些背后故事,带着热爱和崇敬,我想将这个故事分享过来。整篇是机翻,有些读起来会觉得怪怪的,但大概意思基本可以读懂。我想我越来越喜欢手头的这台OM了。 ...
以前出去玩的时候,之所以花较多的时间去拍照和录像,更多是因为自己难得有这个景色来练习拍照和拍slog3视频,平时在城市里根本就没什么景色可拍的。所以谈不上真正的旅行,因为大部分时间都在练习上。 随着自己接触相机的时间越来越久,对机器也更加熟悉,再下次出去的时候,我就不带那些笨重的机器了,不拍视频也不狂拍风景。 ...
我用胶片,已经过了初初对摄影的无限期待,也过了去年重玩胶片时对颗粒,对色彩,对拥有器材的满足感。 作为一个记录的媒介,拍胶片,就我这台机器来说,我不需要无时无刻盯着她的电量,这是很重要的,小小的纽扣电池只用于测光,其余都由机身的机械结构完成,这令我很安心。像微单,不可能做到全天待命,即使多个电池,也无法令我完全放下顾虑,因为她确实就在耗电。而她,让我感到踏实。 ...
早上看到北地的博客时,发现背景大图好好看,一个手持拍车窗外的照片。 经我以图搜图,发现是陈绮贞拍的,这张照片背后的人也是她。这个相机看上去挺好看的,但问了也不知道是什么型号。我注意到这相机的右上角是个闪光灯,机身干净平整。但这大海茫茫哪里去找,就不管了。 结果就在刚才,我在逛胶片相关的帖子时,翻着翻着就看到了GR1s,突然想起,于是拿出来对比。就她了,绝对了。
突然觉得,拿胶片来“让自己慢下来、颗粒感、无序排列、手动的乐趣、胶片的味道”等等等这些,都是可笑。拍照就是拍照,扯这么多,又拍不出什么好作品,大都是自己意淫。 不对,好像现在平民玩胶片的都是自娱自乐罢了。 真正去创作的去使用的,无论什么器材只要可以成像就行。重要的是拍照这件事,去热爱你想去记录的那件事情,那个画面。是风景也罢,是人物也好,或是生活,是生命,是情绪。
高光可过曝,但亮度不能亮得刺眼;暗部可一片黑,但不能死黑。嗯,这就是胶片的奥义!!!
大光圈不是特别的需要,但要有。 一台胶片机:用于长时段短频率,变焦头。 一台数码机:用于短时间高频率。 一台卡片机:包含广角长焦。
胶片,并不打算出大片,这是一种对摄影纯粹的体验,拍我觉得想记下的所有东西,不需要多谨密的构图和多快的抓拍,它让我重回最初对世界美好的向往。只要快门一按,光子在胶片里极速化学反应,映射出唯一的而又真实存在的影像底片,这和数码电子感光元件有不一样的意义。
被摄物的光刺激胶片进行化学运动,最终成像。故而胶片留存的,不只是图像。还有那时那刻的光。